您当前位置:女性研修网 >> 课程汇总 >> 信息中心 >> 浏览文章

优待女性,不应该夸张到设置女性专用停车位

现代文明的发展,滋生了很多新事物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份政治。男女平等,弱者优先,乃至到了现在,竟然出现了月经假、女性专用停车位、女性专用地铁车厢以及座位。

性别从来就是一个明显的区别,我们的先人对这一点看的很清晰,男女有别。现代社会的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,从政治权利蔓延到身份认同等各个方面,直到最后说性别是虚拟的,是社会建构出来的,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创造自己的性别认同。

是的,现代社会都有了变性手术,想做男人或者女人似乎都不再受天性的限制了,甚至不男不女的第三身份都可以存在。这倒确实有些建构主义的味道,但是在我看来,现实还是没有变。

现实生活中,男女依然有别,性别的界限依然清晰。像一般的工作,已经没有性别限制,连婚姻也不再限制在异性之间,但限制的解除不代表区别的消失。

大量的文化工作,比如记者,老师,公务员,编辑,秘书,护士等,都由女性来承担,而商人,司机,医生,工程师,程序员等领域则男性占大部分,另外还有一些职业可能性别区分就不明显。甚至,这种情况愈演愈烈,以前的老师队伍里,还是男女平衡,现在竟然发展到女性绝对比例,实在让人讶异!

这里面的原因很多,比如教师工资低,晋升慢,讲究耐心和细心,这都是女性的专长。

在同事中间,在同学中间,在旅游者中间,在有人群聚集的中间,最优先的聚集原则就是性别,男人一堆,女人一堆。又比如,如果分房间宿舍,肯定是男女分开的,比如厕所,一定是男女分开的,因为这涉及到人类性别最深层的界限:性的害羞。异性之间的害羞,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去的。

又比如,女性总是和化妆品联系在一起,而男性总是和汽车联系在一起,厨房广告女性做主角多,而挖掘机总得让唐国强来讲。虽然现在男性化妆品越来越多,尤其是西方男性,但是女性和化妆品之间的根深蒂固的联络,是任谁多么激进地抗议,也很难改变的。

虽然现在西方很开放,让男女混住,甚至裸体主义盛行之下,羞怯感大大减低,但这永远都是少数,而且大部分时候都基于理念或者政治,男女同宿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成长环境,免得对异性一无所知。我用裸体来抗议环境污染,来抗议特朗普,来抗议华尔街,如此而已。在这种情况下,裸体的性含义并不导向性别,而是导向政治议题。

甚至我猜想,即使有男女同宿,即使有裸体,并不会模糊性别界限,内在的区别依然坚定地存在着。如果人类真到了无羞耻的时代,就像天真的古希腊人一样,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欣赏裸体艺术,那也并不代表性别区分的消失。

古希腊社会里,男女性别依然有很大的区分,男性可以参政投票,女人不过待在家里而已,而且一直得接受男性的监护。所谓的裸体不过是在男性之间的裸体而已。

性别的区别只要存在,就一定会制造界限,而界限一旦存在,就会导致性别歧视和偏见。人类不可能完全磨平性别的差异,不可能取消男女厕所的区分,不可能让医院里的护士男女均分。

所以,虽然某些性别观念是建构出来的,但却有坚实的历史的证据和日常生活的常识支撑。如果人类必须得否认这一点,那这种政治正确只会让人在生活中变得更虚伪。啊,女人当护士,不一定嘛。是不一定,但现实却是,基本都是女性。

社会需要政治法律来给予 男女同样的自由选择权,从事任何一门职业的权利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,男女也只有有限的选择。恰恰是现代的身份政治,男女的性别政治,试图抗拒这种天然的区分,让女人做不了女人,男人做不了男人,试图模糊和抵消男女之间的天然界限。因为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建构出来的,意思就是都是可以改变的。身份政治的理想主义色彩,很有可能会导致暴政。

这并不是自由的本意。自由的本意是追求卓越,完善自我,以求在美德上达到更高的境界。女性主义运动走了一圈,最后还是回到了人权,回到了最基本的人性。建构主义那一套失败了,结构依然屹立在那里,这边是男的,那边是女的。

现在,取消差别走向了另一个极端,那就是制造界限。

深圳地铁准备设立女性优先车厢,之前也有地方设立过女性专用停车位,还有女性专用候机厅,月经假,等等,各种女性专用都有。试图用社会资源去弥补女性的某些弱势,其结果并不会很好,因为这只会强化男女之间的区分,只会让男女更加意识到对方的不同,对立,恐惧,造成双方的隔阂。尤其是在现代平等主义的大潮之中,只会让男女引发更多的仇视。

真正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她是女人,而是因为她是一个弱者,一个有需要的人,她应该被同情。从这一点来说,女性专用停车位是胡闹,女性专用候机厅,也是糊弄,只是重新制造男女之间的界限。女性优先地铁车厢,那老人和小孩怎么办呢?甚至女性月经假,也未必通行,因为现代医学已经发现男性也有自己的“经期”,每个月都会有一定的低落的时刻。

我们不能单单从性别上就说“女性啊,你的名字就是脆弱”,要让他们处于优先地位,以弥补先天的弱势。这可能会让女性享受到一定的优待,但从长远来看,只会掩盖掉女性对卓越、成功以及尊严的追求。她们希望站在平等的社会经济机遇面前,而不是走后门。刻意区分男女差别,制造性别等级制度,到头来女性只会更加受蔑视,长远来看对女性其实更有害。

最后,再强调一句,对女性的呵护的理由只有一个:同情她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性别的尊严和权利。

来源:互联网